归途.
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自己!!
归途.

法律的生命不在逻辑而在于经验。

看得见的不用去相信,看不见的才要去相信。

如果你的眼目只关注地下,你永远不知道向上看有多快乐。

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个张三。

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我们只能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情。

人和人相处像刺猬一样,合在一起扎的疼,离开了又觉得孤独。

不能因为追求不到绝对的善而退向相对主义。我们依然是现实主义有瑕疵的善。

你不问我时间是什么,我感觉我知道,但是一旦问我什么叫时间,我就茫然无知了。

你说一个人天资聪颖,他能不能通过考试?不可能,所有天资聪颖的一定还需要什么?还需要艰苦的训练。

人要接受自己的有限性,人的逻辑、理性、阅读都是有限的,整个人就是在偏见之中。人这一生就是在走出偏见。

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人生剧本都是精彩的,不要去羡慕别人,因为你没有可以羡慕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对刑法的学习,能够培育真正的法治理念。能够成为法治之光,同学们将走得比我更远,将在知识的海洋中能够遨游得更加宽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培根说什么,一次犯罪不过是污染了水流,而一次不公正的司法却是污染了水源。

法治最经典的表述,两句话,法无禁止即权力,法无授权即禁止。对于私权而言,法律没有禁止就是我们的权利,对于公权而言,法律没有授权就是他不能干的。

我始终是认为法律一定要倡导良善的价值观,这个世界上还是有价值观的,我非常欣赏英国剧作家切斯特顿的一句话,他说一个开放的社会就像一张张开的口,合下来的时候一定要咬住某种坚实的东西,天变地变,道义不变。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曾经说过的一句著名的话,他说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舞台和剧本,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地把剧本演完,过程中肯定有痛苦,但是在痛苦中也会有精彩。

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高级的快乐,我们之所以读书,行路,其实就是希望我们能够不断地享受什么的快乐呢?高级快乐。当你享受高级快乐并不会失去低级快乐,对吧。我读莎士比亚并不妨碍我读郭德纲的相声,但是如果你的眼目永远只关注地下,你永远不知道向上看有多么的快乐。

每个场域都有每个场域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没有人用条文的方式来规定,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社会规范之中,而你遵循这些规范,你才能真正的拥有所谓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始终是自律的自由。我很尊重你的个性,但是任何人的行为其实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所以人成熟的标志不是积极的去张扬自己的权利,人成熟的标志是不断的对他人有同理心,换言之你要顾及到别人,这才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

当你觉得这个世界有大量的不正义,是不是有不正义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叫做正义,如果这个实际上没有正义,那么说它不正义就毫无意义。而我们正是相信这个实际上有正义,所以我们要用我们所学习的法律知识,去不断的去追寻正义,虽然这个追寻是渐进的,但是我们永远不灰心,不疲倦,我们尽力而为。

我非常喜欢一句话,纳尼亚传奇的作者cs.l路易斯那曾经说仁爱,必须生活在公正的土壤中,换言之,公正是和仁爱相对应的一种概念,离开了公正,仁爱就没有意义,那如果你现在离开了正义离开了有罪必罚,这样的一个基本的正义观点,你空谈人来这个仁爱就会变得像食人草一样。他是食人草,但是非常遗憾的是,她还顶着可爱的绿植的,这样的一个名声,但它其实是食人草,离开了公证仁爱就没有意义,离开了公证仁爱一定会导致人道主义的灾难。

每个场域都有每个场域的一些基本的规则,这些规则没有人用条文的方式来规定,但是它存在于我们的社会规范之中,而你遵循这些规范,你才能真正的拥有所谓的自由,因为自由不是放纵的自由,自由始终是自律的自由。我很尊重你的个性,但是任何人的行为其实都会对别人有所影响,所以人成熟的标志不是积极的去张扬自己的权利,人成熟的标志是不断地对他人有同理心,换言之你要顾及到别人,这才是人成熟的一个标志。

对于网络喷子,各位一定要去反思的是一个匿名的环境,一个人所不知的环境,君子在慎独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遏制自己内心的幽暗的?还是我反复所说的人是目的,人不是纯粹的手段,所以建设法治社会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一个尊重他人人生的人不会伤害他,一个尊重他人身体的人也不会性侵他人,一个尊重他人财产的人不会去盗窃他人,同样一个尊重他人名誉的人也不会随意的泼脏水,人是目的,而不是纯粹的手段。

乐观主义很容易激动人心了,但是却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理想主义破灭之后就就会导致绝望,人道主义很容易盯着对抽象人的热爱而放弃了对具体人的责任,你主张未达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不负刑事责任,看似对儿童的关心,但却放弃了对被害人的的保护之责,所以呢,相比于啊经常开空头支票的乐观主义,这个现实主义的,其对人类理性万能的这一种警惕,他们的观点也许很难激动人心,但是也许却更加的务实。

法律要追求公平和正义,大家能画出一个圆吗?你能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嘛?你画的那个圆真正圆嘛?其实是不圆的,人类用任何仪器所画的圆,大家觉得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圆呢?不是的。但是圆这个概念客观存不存在?存在。如果不存在的话,为什么人类要不断的设计仪器去画出一个完美的圆。正是因为存在这个客观的圆,所以我们不断去追求。同样在法律中我坚信客观的公平和正义是存在的,但是人类现实中一切的法律都距离客观的公平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就是我们永恒前进的方向,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作为法律人,我们要学会逻辑推导,但是我们不要为逻辑推导所束缚了我们的常识,我们在逻辑之外还需要我们的常识,作为普通人的常情常感,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

2022年11月09日
归途.

1.人最大的痛苦在于你知道什么是好的,但是你永远做出错误的选择。

2.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允许扩张,禁止类推。

3.一个知识越贫乏的人,越是拥有一种莫名奇怪的勇气和自豪感。

4.夜郎自大,是无知者和好辩者的天性。

5.人们通常会把观点的争论,上升到语言攻击,甚至行为冲突。

6.在法律中,一定要开启女性视野,尊重女性态度,虽然男女有别,但需要合理对待。

7.说不就是不,你必须为你的偏见付出代价。

8.演好属于你的人生剧本,即便它并非如你所愿,不去抱怨,坦然接受。

9.我们这一生要去做的事情,就是认识到我们的能力,并做我们能力范围内的事情。

10.人生就像打牌一样,不管是好牌还是烂牌,都要一直打下去,因为人生不能弃演啊。

11.接受现在的局面,接受你不能改变的,去改变你所能改变的。

12.苏格拉底说,我只知道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一无所知。

13.信念和使命能够让你超越有限的人生。

14.未经省察的人生,便没有任何意义。

15.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终将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们终将离去,不妨大胆一些。

16.活着不一定要鲜艳和耀眼,但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和颜色。

17.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傲慢与偏见,接受普遍与平凡。

18.风把我带向我从未向往过的高处,相信有一天,它也会把我带到神秘的低谷。

19.人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有限性,并且接受它的事与愿违。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

20.当虚伪成为常态,真实往往就成了愚蠢和变态,当我们习惯了面具下的人生,我们就无法真诚地接受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嘲笑。

21.其实我们最大的贫穷,是我们不被自己认可,不被别人需要,不被自己和他人所关爱。

22.为什么离婚率那么高?一见钟情婚了,一怒之下离了。都在任凭自己感情的泛滥,当情感来袭就结婚,当情感消失就离散,这种爱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恋和任性。

23.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达到,你对他的全部预设,当ta不再像以前那么的优越和良好,而你依旧爱ta,甚至去发掘ta的其他优势和独特之处,不抛弃不放弃,那这可能就是真爱了。

24.脱离责任去追求所谓的快乐,带来的必然是痛苦。

25.若非命运的加持,少年时的理想不值得一提,说白了不过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26.给你的不一定真正就属于你,一种是逃避现实的世界,去怨天尤人,另一种是勇敢地做自己,面对前面的风雨和黑暗,仍不畏惧。

27.人生唯一可以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

28.万物皆有裂痕,但那也是光照进来的地方;人只有经历了黑暗,才会感恩生活在平凡中的幸福。

29.人生细看是悲剧,远看是喜剧,不看是盲剧,不说便是哑剧。

30.真正的爱,一定不是瞬间的感动,而是长久的守候与陪伴,是彼此牺牲,彼此成就,彼此尊重。

31.我们既不能沉迷过去,也不能幻想未来,而是努力的过好今天,活在当下,活出自我,活得漂亮。

32.我们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想着爱抽象的人,可望不可即的人太过遥远,试着珍惜眼前人。

33.为什么人们害怕独处,因为人们会听到心灵深处的声音,它会不断地逼问自己,这一生到底要干什么?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34.有心的人一直在追,无心的人一直在逃,先动心得不死心,后动心的却失心。

35.要明白:不会有人永远爱你,但永远会有人爱你。

2022年11月04日
归途.

曾有人戏言:“人活于世,便是‘人活于事’。”
世间人千千万,人间事万万千。
有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人“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还有人“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但不管“古今多少事”,最终亦不过“都付笑谈中”。
人生原多不称意,不妨泯然一笑中。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看似麻烦的事情,恰恰取决于你看待它们的心情。
心情简单了,生活就简单了。
学着做一个“无事人”,你会发现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美好。

六根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句诗出自一位五代后梁时期的高僧所写的《插秧歌》。
高僧出身农家,人虽矮小,身体却很强壮,极擅长插秧。
一日,他在田中插秧。不经意间,他发现正是自己一步步地后退,才有了秧苗的一步步前进。
于是,他恍然大悟:“退步,原来是向前!”
有时候,退步并非自甘堕落,而是换一个方向继续前进。
晚清名臣张之洞虽位高权重,但长相丑陋、瘦弱矮小。他刚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的一位画家便画了一幅“三矮奇闻”的水彩画。
这三个矮子,分别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个下属。
画作完成后,画家公然把它挂在自己的画展上,以此聚敛人气。其他官员和百姓听说后,纷纷赶来看画展,想一睹张之洞的“芳容”。
这幅画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将本来长得不帅的张之洞丑化得更加惨不忍睹。
如此诋毁朝廷重臣,连下属们都看不下去了,他们纷纷要求将这个画家抓起来。
以张之洞当时的权力,抓个画家当然是小菜一碟,可他却选择了退一步:居然自己掏腰包,把那幅画买了下来。
此举让轻视他的画家佩服不已,从此对他毕恭毕敬,再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张之洞以退为进化解了别人的诋毁,如此智慧,令人叹服。
可在俗世之中,真正懂得“退”这一智慧的又有几人?
《菜根谭》有言:
“处世不退一步处,如飞蛾投烛,羝羊触藩,如何安乐?”
进一步需要勇气,退一步需要智慧。
路的后面还是路,退一步,不是得过且过,而是给生命留下更多的空间。
茫茫人海,人事沉浮,以退为进,方为大道。

风送水声来枕畔
月移山影到窗前
宋朝时,有位僧人来到大龙山向弘济禅师问禅。
僧人问:“如何是佛?”弘济禅师回答说:“即汝便是。”
僧人又问:“什么是微妙禅?”
弘济禅师回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水声随着风一遍遍地轻抚着河畔,群山的影子被月亮缓缓地推移到窗前。
这是修行的环境,更是修行的心境。
《坛经》有言:
“外不着相为禅,内心不乱为定。”
修行讲的就是修心,要修心先定静心。心静则气闲,气闲则神明,如此方能不为外物所扰。
曾国藩年轻时做事十分急躁,每次遇到急事就像热锅上的蚂蚁。
为了改掉自己这个毛病,他曾向理学名臣唐鉴请教,唐鉴送了他一个字——“静”。
从此,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思考所遇之事。尤其是遇到重要抉择时,常常坐在静室中反复思量、认真权衡,最终才做出决断。
有时为了氛围更加宁静,他还会点上一支香,让自己沉静下来。凡遇见这种情况,家人有再大的事情,也不会打扰他。
曾国藩的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便都在这“静心沉思”中获得。
就连他自己也说:
“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
静虽无声,却极具力量。
尘世喧嚣,几多浮躁,欲求净土,莫若静心。
因为一个宁静的生命,不会逃避世事纷扰,只愿静享内心美满。
如此,清闲无事,坐卧随心,于粗茶淡饭中,品一段佳趣。
静静地来,静静地去,一如行云流水,自然纯粹。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
在科举盛行的唐朝,无数才子梦想科举登第,但却总有人铩羽而归。
罗隐便是其中之一。
他27岁参加科举,连续考了十多次均名落孙山。
然而他并没有为此忧愁,在其他考生为科举失利苦恼时,他却举杯畅饮,开怀放歌: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歌舞升平抚慰了罗隐的忧愁,给了他屡败屡战的勇气,也留给世人一种及时行乐、活在当下的生活态度。
23岁的袁枚早早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一举高中进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青年入仕,政绩粲然,但就在仕途一片顺遂之时,他却以“丁忧侍母”为由辞官归乡。
袁枚之所以辞官,是因为他看到许多官员“不过台参耳、迎送耳、为大官做奴耳”,这与他所向往的“风光如此须行乐,莫管头颅白几茎”的生活截然不同。
辞官后的袁枚开始侍弄自己的随园,这随园本是曹雪芹祖父曹寅的园林,也就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前身,被袁枚购得之后改名“随园”。
随园从此成了袁枚的精神港湾。
前后十年,他为了修葺随园,几乎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
可就在随园大功告成之时,他却决定把园子四周的围墙拆了,并在大门挂上一副对联:
放鹤去寻山鸟客,
任人来看四时花。
除此之外,袁枚还对美食情有独钟,在随园建成后,南京城赫赫有名的名厨王小余自愿入园,成了袁枚的私家厨师。
从此,随园名震江南,上至达官显贵、骚人墨客,下至中产阶级、市井平民,无不以“曾入随园品菜”而自得。
随园的逍遥生活正遂了袁枚的夙愿,他每天过着山水画般的日子:
“每日晨起,吸花中甘露,香生肺腑,凉沁心脾,自谓胸膈间有飘飘欲仙意。”
欧阳修说:“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及时行乐,非是放纵,而是一种活在当下的态度,是对岁月最起码的尊重。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来日不方长,我们何不把握当下,勿枉此生。

逢人不说人间事
便是人间无事人
晚唐时期兵荒马乱,诗人杜荀鹤出身寒微却心系百姓。但他无力改变乱局,便只好长期隐居九华山。
九华山是佛教名山,他备受佛家思想影响,常与僧人坐谈论禅。
这两句诗便是他看见一位僧人打坐时有感所作。
他见僧人打坐时如枯木一般,丝毫不为外物所累,宛然便是那超然物外的“人间无事人”。
世间的很多事情,都来自芸芸众“口”。
有时候,你对生活的埋怨,只会让你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在失去儿子后,见人就说“我真傻,真的……”。
开始时,大家还会安慰她,可到后来就没有一个人喜欢听她讲话。
言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唯有淡然自处,才能不被是非所扰。
大诗人刘禹锡因支持“永贞革新”而被贬官,在来安徽和州担任刺史之前,他刚度过了在四川夔州的二十三个春秋。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他这段时间的真实写照。
可来到安徽也并没有多少改观,和州知县虽然官职没有刘禹锡大,但手中却有实权,而且对待刘禹锡极不客气。
按照律例,刺史应该住在衙门中,知县却将他安置在城南处。此地地方偏僻,荒无人烟,唯有门口一条江水作伴。
但刘禹锡不以为意,看着无垠的江面,欣然写下两句诗:
面对大江观白帆,
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听到后,心中非常不高兴,于是又将刘禹锡从城南安排到了城北。这个住处更差,不仅房间小,原本的大江也变成了一条小河。
不过,刘禹锡还是不生气,看着满眼春色,他写下了:
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听说后恼羞成怒,给刘禹锡找了一处更差的房子。这个房子小得可怜,只能放进去一张床、一把椅子和一个书桌。
但刘禹锡内心仍毫无波澜,只是淡然写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笔落墨停,《陋室铭》成,刘禹锡请人将此文刻上石碑、立在门前,以此表达内心的淡然。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道: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一个人的从容与豁达,往往体现在最落魄的时候。从容豁达之人,凡事看得最透,看得最轻,也看得最淡。
人生不过百年,与其活得郁郁寡欢,不如豁达轻松度余年。
从此月圆是诗,月缺是酒;仰首是春,俯首是秋。岂不快哉!

生命宛如一只流逝飞舟,出发之时,江海便是余生。
我们往往局限于琐事,从而失去了本该拥有的广阔。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棘手的事情,不如停下来或者退一步再做思量,也许你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工作中,当太多的压力席卷而来,不要浮躁和焦虑,学会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正所谓: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修整好心情,才能更好地出发。
在与家人、朋友的交往过程中,不要过多地计较得失,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责备和抱怨,心有度量则可万事亨通。
正如古人所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若要挣脱这桎梏,须懂得:
以退方为进,静心无古今。
及时当行乐,只做无事人。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如此便好。

2022年10月09日
归途.

我觉得面对这个问题,自己还会心动的几率不大。

    就拿本人的亲身经历来说,曾经有过一个男孩外貌是我喜欢的类型,我就叫他H。

    第一次见到H的时候,是在我小弟的结婚宴上,那时我还处于单身。H作为小弟的伴郎,高大帅气、皮肤黝黑、长相精致,符合我对男孩子所有的标准,当时他是跟小弟同一批次考上派出所警员。

    当时很有幸,我还跟他在同一桌上吃饭,特别害羞的我根本不敢看他,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过后,小弟有意想给我介绍对象,但是由于我的自卑心理,我没敢说我看上了这个H。

    我总觉得在颜值上是配不上H的,他长得那么帅,我猜想肯定会有很多女孩喜欢他,即便小弟介绍了我,他真的未必能看上我这么普普通通的一个女孩子。而且,我家人不太希望我找一个派出所的警员,工作时间不固定,时常半夜加班,想要往上晋升也并非那么容易,然后这件事就因为我的自卑而不了了之。

    再一次见到H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五六年光景了。

    我们是在岗前考核时,遇到了H。我当时差点没认出他来,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简直就是变了个人。

    个子虽然很高,但身材臃肿,似乎胖了有40多斤,脸上都是肉,肥胖导致他的眼睛更大了,配上黑色的皮肤,显得那么油腻。听说,他当时还是单身,而我已婚2年了。

    我十分不理解的是,单身这么久,还没找到合适的对象,这得有多挑剔?还好当时我放弃了这段姻缘,感觉结果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去尝试,起码就不会有期待,人一旦有了期待,被人家拒绝,那种滋味很不好受。

    不都说男人婚后容易发福吗?他单身怎么也肥成这个样子?

    就凭这个样子站到我面前,别说心动了,都不太想交流,就特普通一个人。真是印证了那句老话:一胖毁所有。

    提起这些往事,我又想来小弟说要给我介绍的另一个男孩,也是他们同一批次的警员,就叫他C吧。当时,小弟夸地天花乱坠要给我介绍C,但经过多方打听,我妈嫌弃他的父亲当年的一些事。

    因为年纪都差不多,所以父母那辈人,也几乎都熟悉,或者是校友同学。C家境各方面都不错,但我妈不同意,此事也就作罢。

    小地方就是巧合多,最后C居然与我一个小学同学结婚了,我当时偶然间路过他们婚房小区,上面赫然写着:C与我同学的名字。我马上发简讯给小弟确认这件事,果不其然。

    世界真的太小了,转圈都是这些人。没办法,这就是我生活的小地方。

    后来,我一个同学发了C和媳妇的照片,哎哟,我看完之后不禁怀疑这就是C吗?小弟以前跟我提起的高大帅气荡然无存,这分明是一位中年大叔有没有?

    据说,男人只要已婚,似乎都逃不过婚姻生活的蹉跎,微微浮肿的身材,油腻的面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

    要说心动,那得多么违心的话阿!

    所以针对这一话题,我觉得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少有人能保持住容颜与绝好的身材,不是更进一步的摧毁已经算是好的了,所以心动的几率并不算大。

    可见,自律生活尤为重要,随着岁月的蹉跎,保持好身材、让自己看上去状态更好,真的需要下功夫了!

作者:黛青斋书馆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0568d068103
来源: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022年10月07日
归途.

有个小孩,手伸进上窄下阔的花瓶里拔不出来。没有办法,母亲只能把花瓶打碎,虽然那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然而她发现孩子手心里紧握着一枚一元硬币,因为他握成了拳,所以手会卡在瓶里。

所以,很多事彼时都是盲目的!

也许,曾经,你以为,她是你在千万人之中所要遇见的人,是你在千万年之中,在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赶上的那个人!但是,当梦想遭遇现实,当青春遇上迷彩,当辛酸与伤感滑向天平的一端,美梦好像那破了洞的气球的时候,你才无奈的发现——原来,这只是一个美丽的错误,错误来源于那场更加美丽的邂逅,却结束于一个更大的错误——我们都不再有将错误进行到底的勇气!

上天安排你在错误的时间遇见了一个正确的人,安排错了,于是改,让她在正确的时刻离开你。就这么简单。 而所谓的“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于我们而言,终究只是停留在了你我只能仰视的神坛之上的天籁,而这样说的庄子,古往今来,也就那么一人。但你我,注定了从来都只是一个凡人!

于是,我们知道了,原来,所谓的唯美真的只存在于剧情里。因为不唯美,我们苦苦追寻,因为不唯美,我们知道了还有一种东西叫做希望。只是当我们在以为希望已经唾手可得的时候,命运却跟我们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我们竟然在希望中失望,然后,再在失望中绝望!虽然现在,我们要学会从绝望中坚强!

而且,请不要再提及你曾经的不理智,因为爱上一个人是管不住自己的,就仿佛吸烟的人明知吸烟有害却照样吞云吐雾一样!所以说,爱情是盲目的,没有什么值不值得的问题。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你还能够理性的思考吗?如果是,那只能说明这不是爱情!

经云: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宿因所构,缘尽还无,何喜之有?得失随缘!

一切悲喜都由心生。当你心中有爱恨, 你眼中必定是一个翻腾颠倒的世界,平静过后也并非一无所有,其实何为有,何为无?只不过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罢了。道理虽对,却很难做到, 再破碎的心,再陈旧的伤口,人却还是坚持不停的缝缝补补,不肯丢弃。

只是,如果我现在告诉你,你什么都不做,自然就会忘记,你信不信?

睿智如张爱玲者告诉我们——生于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当它真的千疮百孔的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再刻意的挽留,因为每段感情开始的时候都有它存在的理由,结束时也有它结束的必然!突然又想起了《东邪西毒》里黄药师的那句经典台词:“当你不能够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让自己不要忘记!”只是,我开始怀疑:我们真的能够做到不要忘记吗?

科学家告诉我们,人体细胞会新陈代谢,每三个月就会替换一次,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诞生,新代替旧。将一身细胞完全换掉,总共历时七年。也就是说,在生理上,每七年,我们就是另一个人。你依然是你,你也不再是你!

很多事都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象我们的身体,七年,全部都换掉,一个旧的都没有,永远活在成长当中!瞬时刹那,都是变化,而我们,其实并不是我们!

遗忘是人的天性,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的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总有一天,你会不再记起她。想想看,我们的 躯体日复一日地清空着,相信记忆也同样无法逃过!

七年一清空,前尘尽作梦幻泡影;七年一轮回,今生亦化水月镜花!再多重峦叠嶂也无法阻挡这来自生命本源的潜流。

七年以后,你的每一个细胞都不再记得她;七年以后,你的每一丝喜怒哀乐都不再涉及她;七年以后,你应该早已不记得:她曾是你的谁!

长相伴,雅韵悠然;冰弦纤指,心意暗牵;绫香楼,携手双;最爱窗外,秋水长天;盼十年渡,百年枕,千年缘。然而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梁祝化蝶早已不知所踪, 曾经的共舞化作风中瑟瑟的相拥;那华丽浪漫的爱情之舟也早已沉睡于冰冷的北大西洋底。我羡慕他们,因为生死相守才是人间永远的幸俗世中多少有始无终的爱情,让人很久、很久都无法释怀!

2022年09月29日
归途.

人类用沙,想捏出梦里通天塔,为贪念不惜代价,驾驭着昂贵的木马,巢穴一层层叠加,最后啊,却一丝不挂

最初也许只是为了裹腹,想有个属于自己简陋的房子,后来想要奢华的房子,想要有质量的生活,再后来也许有了好的房子,好的车子,好的生活,又想要名声,要鲜花,要掌声,最后,我们也许已经忘了要为什么向上爬,只知道,要站的更高,要做人上人

贪念永远没有止境,而为此,我们可能丢掉了曾经的善良,感恩,羞耻之心等等,也许最初还会有所犹豫,但为了达到目标,我们终于还是那样的义无反顾

生而为人,好像与在动物世界并无他异,弱肉强食永远是生存的法则。社会为我们制定了规则,而我们所要做的,只是在规则里努力站在他人之上,好像所有的努力只是为了在日后步履蹒跚的时候回首此生的成果好像可以嘴角带笑

我们就像《神话》中的高要,经历了生活一遍又一遍的摧残,最终从那个没有大的志向,只想过着平淡的生活的高要活成了那个指鹿为马的滔天权臣赵高,有错吗,只是为了活着,如果可以的话,谁不想做所有人都喜欢的易小川呢。

生而为人,已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2022年08月05日
归途.

本文转自七年博客!原文地址:点击跳转

“我得了一种病,每次我感觉到孤独时,我身体的某些部分就会变得透明。

我生活在一个一线城市里,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情,就是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却总是被忽视。

明明身边有很多朋友,却时常感觉到孤独。后来,我发现,孤独不是物理上靠的得多近,而是心里的世界。

被忽视的感觉就像你被所有人划分到另一个世界,你想走出去却出不去的那种恐慌。”

《西雅图》里说:“人生而孤独,这就是世界。而孤独分成两种,一种是没有享受过繁华世界单纯的孤单,另一种是经历过悲欢离合之后,与孤独为伍。”

人生这条路上,本是应该经历过越久认识的人越多,但反而却发现朋友越来越少。其实就是这样,无论何时,在何种年龄,孤独就是一种状态,和我们形影不离。

身边的好朋友已经换了好几轮,有的结婚了之后就开始忙碌与不同的生活圈;有的因为时间地域的变化,不得已渐渐疏远。

还有的走着走着因为方向和目标早就已经不同,也只能做偶尔联系的朋友。工作和理想各奔东西,爱情和婚姻分道扬镳,生活和美好毫无关联。

所以,你孤独吗?

越繁忙越热闹的人,可能越孤独,可是这种孤独,却很少有人能感同身受。

其实写这些东西,不是想要说孤独有多么可怕。而是想说,可能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都在经历这孤独。

也不必去逃离,不要去努力靠近温暖的陪伴,因为所有的光源,可能才是最强烈的孤独。

人生有很多事情都不是我们此时此刻能够马上懂得的,但还好,我们还有明天。

生活会有寒心的时刻,天气会有变冷的季节,但还好,我们还有春天。

如果你孤身一人,请你照顾好自己,熬过秋冬,总会等来春夏。

2021年07月11日
Icefox Theme . 赣ICP备2022007513号-4